媒体中心

构建隐形冠军“强磁场”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34年打造科创沃土

  8年前,在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内的一处僻静办公室里,上海与德通讯董事长徐铁和他的几位创业伙伴一起,联手创立与德通讯,开启创业之路。8年后,与德通讯在漕河泾已成长为国内第三大手机原始设计制造商(ODM),近日还宣布成为今年在印度出货量最大的中国ODM企业,同时印尼工厂也将在年内投产…… 

  类似与德通讯这样的“隐形冠军”在漕河泾开发区其实不计其数,它们分布于各个高科技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漕河泾开发区作为众多“隐形冠军”大本营和创新创业热土,已成为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中发展速度最快、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最高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之一。 

  方寸土地绘就经济增长奇迹 

     漕河泾开发区前身是1984年建立的“上海市微电子工业区”,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微电子工业区。1988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扩建成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991年,漕河泾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国务院又在第一批国家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唯一给漕河泾戴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帽子,漕河泾开发区成为唯一集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为一身的开发区。 

     经过34年潜心耕耘,漕河泾开发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产业,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1+5+1”产业集群框架。近十年来,园区还重点引进一大批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管理服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等项目,由此推动开发区向优二进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漕河泾开发区现规划面积为14.28平方公里。2017年漕河泾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3亿元,营业收入3477亿元,利润总额336亿元,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漕河泾开发区占上海的土地面积不到千分之2.23,但是每年贡献了全市GDP的3.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1%,进出口额占到2%”。漕河泾相关负责人称。 

   国家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被视为国家级经开区“体检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漕河泾开发区在全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五,其中技术合同交易额高达134.6亿,位居全国首位。 

  “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事。”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总顾问陈青洲谈到园区发展经验时,将其总结为“靠发展解决困难,用创新应对挑战,以实践赢得机遇”。自成立以来,漕河泾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战略,采取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两条腿走路等,在尺寸天地创下骄人业绩。 

  隐形冠军“强磁场” 高新技术发展沃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日,国际级人工智能交流平台---英国人工智能企业Emotech正式注册落户漕河泾。此前,商汤科技、云知声等多家国内知名人工智能企业也都已入驻。漕河泾目前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约300家,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企业总营收将达900亿元人民币。 

  不仅要引进“优秀种子”落地,更要助其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富瀚微电子是国内安防视频监控芯片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自入驻漕河泾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后,在创业中心帮助下,富瀚微电子从孵化基地顺利毕业,并进入漕河泾企业加速器,一路发展最终于2017年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迄今为止,漕河泾创业中心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近30家。 

  近年来漕河泾不断加大对世界500强、行业隐形冠军的引进,成为吸引外资和隐形冠军的“强磁场”,仅2017年就引入世界500强企业3家,行业龙头及隐形冠军10余家。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3600多家,其中81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设立有136家高科技企业。 

  据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桂恩亮介绍,漕河泾开发区始终将“服务”作为园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目前已探索出具有漕河泾特色的综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比如打造全链条的“引育融”联动机制,探索跨界的引才聚才载体,形成高水准持续发展路径等。 

  换挡发展 以全产业链融合驱动开发区经济 

  改革开放40年来,开发区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引擎,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眼下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需要从以往靠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驱动,转向注重服务、注重软环境,“在科技引领下以全产业链融合驱动发展”。 

  近年来漕河泾开发区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同时也积极推动原有企业转型升级。如区内一些台资电子龙头企业,原来主要从事笔记本、服务器代工业务,漕河泾积极推动这些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器和云计算业务,成立“上海市—海峡两岸云计算推广中心”,使之成为海峡两岸100多家云计算企业交流合作的有效载体。 

  在项目引进上,漕河泾也从之前单个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开始向完善其产业链、产业群、产业网转变,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把占有2/3比重的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推向这些产业链、产业群、产业网的集合体当中,从而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漕河泾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跨界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科技园区的合作。 

  “漕河泾已经到了换挡发展、能级提升的关键时刻。”漕河泾开发区母公司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表示,下一步漕河泾要聚焦重点区域的开发,为上海城市空间的再利用、产业能级的再提升提供样板;加大引入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一网通办”推动产城融合、产金融合、产学研融合;另外,要在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质量、提升品牌亮度基础上追求高密度发展。